承傳故事,百聽不厭。儘管故事主角總是巧合地遇上類似劇情——兒時隨父母在街道上擺賣、走鬼經歷一籮籮、最初是流動小販到後來固定排檔,最後承傳上一代的心血接手經營排檔,只是,一盤生意之盛衰,要有天時與地利,但更在乎人,於是甲乙丙的際遇便不盡相同。程健偉正式繼承父業沒幾年,因為機緣,因為懂變通,他與太太在馬寶道經營的排檔,近年成了許多印傭閒來必逛、放假必來掃貨的聚腳點,全賴那裏「平靚正」的印尼服裝衣飾。

認識程生和程太的印傭們,都愛以「先生」和「阿姨」稱呼之。而「先生」與「阿姨」的經營奇遇,大約在數年前發生。「有趟我到內地買了一批四方巾回來,自覺蠻漂亮的,但回來後被太太質問為何選了這批巾?儼如檯布般可以怎麼賣?誰知後來擺賣時卻有印尼姐姐覺得很適合用來包頭,最後50條存貨全都賣光了!於是我馬上構思轉型做印尼(服飾)生意的可行性,就是說,凡是印尼姐姐需要用上的服飾,例如拜神衣飾、手袖、地氈、頭巾,甚或時裝等,我們都賣!」程健偉照顧小眾需要的用心,就這樣十傳百的傳遍本港印傭圈子,生意也愈做愈旺。每到印尼新年前夕,程生和程太總是忙得連吃睡的時間也欠奉。

「記得最難忘是某年的印尼新年前夕,因為忙着把印傭已預訂的衣飾分類好,結果我要在貨倉裏睡覺……她們只放一天假,如果我不整理妥當,她們放假時便無法取得衣飾……由於我們這裏款式較多,價錢相宜,印傭很多時購買親友合用的衣飾寄回鄉。」程太說。

數年下來,程氏夫婦與印傭之間,並不止於檔主與客人,還有許多情誼。「大家猶如朋友,她們常跟我們閒聊,不時交換一下『今晚煮乜餸』的心得,她們很好,有時會把煮好的食物帶來請我們吃。有些姐姐約滿回鄉了,不久後又回來,便第一時間來找我們聚舊!」程太認為,做生意不能一味兒向錢看,二人的夫妻檔能夠有識貨的捧場客,沒人緣勢難成事。「有時遇上相熟的姐姐,說忘記帶錢,我們便說不要緊,先拿貨,錢可以稍後再付!」

就是打從心裏的好客之道,成功留住一眾印傭姐姐的心。每趟放假購物,印傭們都愛到「先生」、「阿姨」這裏來,程氏夫妻檔的生意,早已從賣小小的包頭巾,到應有盡有的印飾檔。幸好,硬件的配套來得合時,剛好配合生意的拓展。

「以前只是三乘四的『鐵殼仔』。近年政府資助翻新『鐵殼仔』,我們能夠放置在『屋仔』內的貨物,種類和數目都多了,開舖和收舖的時間也縮短許多,最重要是防火能力比以前好多了,一屋一電箱的安排,令我們很安心地經營下去。」程生相信,馬寶道各排檔經過翻新後,更能吸引客人遊覽。

「很希望每位到過香港各有特色的小販市集光顧的遊客,能把我們獨有的小販文化或特色,帶回他們的國家去。」他說。